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引言

Google Gemini 的新模型在改图方面堪称一绝,让雷军代言问界只需要 30 秒。
notion image
微信公众号升级了反爬策略,导致 notion 的“书签”格式无法正常获取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和封面,本期部分文章的格式有变化。

文章

我把上图分享给余一之后,她想到了这篇 2018 年的文章,当时打破人们认知的 ChatGPT 还没有出现,但 Deepfake 已经让一些人产生警惕。
随着 PC 的崛起,人们已经对所接触到的事物从默认信任转向默认怀疑。
而我的思考是,这种怀疑实际上并没有带来更多的真相,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类似于阴谋论的后现代传说。
公立医疗改革大刀阔斧,民营医疗如火如荼。
其实就我在北京三十多年的就医体验来说,没有对民营综合性医院有那么排斥。曾经我家对面的医院,健宫医院,就是由公立医院改制后被货真价实的莆田系收购的一个二甲综合医院。
它在民营那段时间里经营的很火,价格是贵一点,但没有什么坑蒙拐骗的行为。在那个分级诊疗还没普及的年代,有点急病其实附近的三甲不好使,因为你要去宣武、回民医院和全国各地跑来看疑难杂症的人一起抢号。当时的健宫医院就承接了我居住的那个片区里,北京本地人看中小疾病不太用排队的客流。
它甚至买了当时很多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好几台核磁,专门接诊从附近三甲做检查排不上队的病人。只做检查,不做诊断,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市场化补充。
但后来似乎还是不太赚钱,莆田系又把它卖给了华润,相当于转回公立医院了。
这篇在我整理周报的时候已经被撤稿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通篇看下来,当下大学生对“妇女”称谓的拒绝与身份认同有关。“妇女”被视为与传统、婚姻、年龄相关的集体称谓。我在想的是,这究竟是对“妇女”一词的污名化,还是因为传统、婚姻和年龄这三个维度本身就被污名化了。

《读书》新刊|陈映芳:“赤脚医生”:公共历史与私人记忆

中国现代医疗史中的一小段。

短视频

高中毕业绝交的好朋友给我发了私信

不好形容的一段视频,但看得我十分感动。

那些早早辍学步入社会的人,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这个号疑似是霸王茶姬的企业文化号,采访了很多霸王茶姬的店员,其中许多都是低学历的 00 后。考虑到之前霸王茶姬创始人父母双亡,流浪 7 年,17 岁前不识字的经历。以及之前霸王茶姬为了减轻员工负担,把打烊外包的策略。感觉霸王茶姬在企业文化这,可能要和星巴克舒尔茨的理念看齐了。

论文

小镇女青年消费实践的平台化与跨地方感的形成

AI TLDR
论文围绕小镇女青年“种草”消费实践展开研究,在阐述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后,深入剖析其消费实践变迁,从多方面探讨“种草”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具体内容如下: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县城在互联网经济下沉中发展,“小镇青年”受关注,其消费呈“两栖式”结构。生活方式平台的“种草”实践重构小镇青年消费生活,本研究将其置于城乡生活语境,分析“种草”对小镇女青年地方性消费生活的组织方式及对地方世界认知的影响,提出“跨地方感”概念。
  1. 小镇女青年的消费实践变迁:主流消费研究多关注都市女性,小镇女青年有自身消费逻辑。互联网下沉和城乡流动使城乡二元结构松动,“种草”实践对小镇女青年消费生活的影响成为研究新议题。
  1. 研究方法:选取四线城市以下青年女性访谈,分两个阶段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Nvivo进行编码和反思性主题分析。
  1. 小镇生活方式的平台化建构:平台化使平台逻辑融入生活,生活方式平台为小镇女青年提供展演舞台。“种草”实践呈现脱离本地、主动依附、广泛连接的特点,助力小镇女青年塑造个性化生活方式,成为平台黏性使用者,实现替代性小镇生活的实时展演。
  1. “种草”编织下的地方性消费生活:“种草”是编织小镇消费生活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强化了消费观念的代际差异,另一方面形成了消费空间体验方式的“种草”逻辑,重塑小镇消费空间。
  1. “种草”实践下跨地方感的强化:“种草”推动消费实践平台化,小镇女青年突破空间限制,生成跨地方的人地情感。不同地理位置的小镇女青年对县城有不同认知,人地情感包含认同感、矛盾感、失落感,她们在“走出去”和“留下来”间寻求平衡。
  1. 结论:“种草”消费实践的平台化影响小镇女青年生活,强化跨地方感。“种草”是小镇女青年积极又矛盾的主体性实践,帮助她们在复杂环境中探索打造自我空间。
有时候生活在一线城市会觉得包括小红书和抖音上那些包装劣质富豪人设的直播带货主播受众到底是谁,就算是一个我真的认识的富豪直播带货我也不一定买啊。
看了这篇论文才发现是因为我已经生活在一线城市,所以距离此类主播所描绘出来的那种生活不够远,所以没有“距离产生美”。真正受到此类影响的,是更下沉市场的群体,他们会幻想自己一旦过上那种生活就会怎样怎样,从而被种草。

日常生活中的边界跨越:县域青年女性“清吧”饮酒的空间消费

AI TLDR
论文围绕县域青年女性清吧消费展开研究,探讨其行动逻辑与社会意义,研究发现清吧是县域青年女性重要消费场域,其消费受现代文化与本土规范影响,且“回流型”女青年消费更易获认同,具体内容如下:
  1. 研究背景与问题:县域城镇化发展促使消费空间变化,清吧成为县域青年女性喜爱的新型消费空间。本文从空间消费与社会边界关联视角出发,探究县域青年女性清吧消费的行动逻辑和社会意义。
  1.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已有研究表明,青年是酒吧消费主要群体,酒吧消费具有多种动机。空间消费包含空间和消费两个维度,与社会群体紧密相关,社会边界的形成基于主体行动实践,理解社会边界有助于理解社会秩序,这构成了研究的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选取G县的三家清吧,以27名县域青年女性为样本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土著型”和“回流型”两类。
  1. 县域清吧的空间功能与青年女性的消费实践:县域清吧具有物质消费和体验消费的空间功能,成为青年女性维系“熟人 - 半熟人”在场社交、认同青春的场所,其消费实践包含物质、关系和符号空间消费。
  1. 县域清吧消费的社会边界意义:县域青年女性通过清吧消费构建空间边界、消费边界和群体边界,确立并跨越这些边界的消费实践,成为她们构建日常生活认同秩序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传统秩序的协商与抵抗。
  1. 研究结论:县域清吧是县域青年女性重要消费实践空间,其消费行动逻辑是现代消费文化与本土社会规范交互的结果。“回流型”县域女青年清吧消费更易获认同,新型消费空间影响着县域社会秩序的重构。
“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法与半结构访谈法”,笑死,是我最喜欢的县城酒吧调研法。
这篇文章甚至可以作为酒吧调研法的样本和理论支撑,也就是为什么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个县城的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当地最火的酒吧请陌生人喝酒聊天。

本周搜了什么?

本周拍了什么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去天津配眼镜,验光之后随便逛了逛……
Loading...

© 评论尸 202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