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 慢生产力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引言

本周是超量阅读的一周……

文章

说得很好,但很可惜生不逢时。
政策、政治分析,甚至仅仅是政治文本的分析在以前都是一个极深的学问,只可惜在 AI 崛起的时代遇上了特朗普。一方面,机器说文解字的能力确实有了 0 到 1 的突破。另一方面,特朗普让政治文本的深度从 100 退回了 1。
我感觉至少在特朗普的这一任期里,Politico Pro 不会是个受欢迎的产品,因为在接下来几年里,大部分政治文本只需要 ChatGPT 就能解读。
这似乎是一篇由 AI 生成,但经有编辑进行事实核查的全球游戏发行审核科普。
虽然在中国,大家都知道国内的审核是怎样的,做游戏早出海早超生。但看起来,出海其实也并非完全是一片坦途。
最喜欢看一些非科技实业品牌的采访报道,因为这些企业的发声实在太少了,每一次都是学习机会。但我对这个 CEO 给安踏的品牌定位不太满意,说实话,我是在安踏冲高端,也就是徐阳说“安踏飘了”的那几年开始入坑安踏的。这几年安踏的价格越讲越低,设计自然也是按价往下降了几档,我就逐渐转移到其他品牌去了。
因为便宜的鞋,我另有选择
这两篇体现了AI 对下沉市场和个人职业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
这让我想起前两年,樊登和得到之间的竞争。虽然面上看,似乎得到的声势更浩大,质量也更高,但其实一直是樊登的数据更好。
原因很简单,得到的高质量用户其实反而不太用的到得到,但樊登的受众真的是除了樊登之外接触不到任何更好的信息源了。
回到 AI 这件事,很多一线城市,站在信息差顶端的人都会觉得网上那些卖的很贵的 AI 课程是割韭菜,嗤之以鼻。但韭菜们之所以对此甘之如饴,恰恰是因为在他们能接触到的路径里,这样的信息不仅稀少,而且已经够用了。
之所以大多数的美国 AI 在最初发布的时候也禁止 NSFW,其实主要就是这个问题,而不是什么价值对齐。
AI 能够生成和扮演真实存在的人,制造与他们本人意愿无关的色情内容。这哪怕对于允许色情制品的司法区也是难以容忍的——一个人要出版自己的色情内容,起码要她、他本人同意才行。
本周之所以收藏并看了这么多文章,就是因为本周开了几个及其冗长的会……
一篇总结的很好的民族志,看完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拿来提炼“县城婆罗门”角色扮演的 Prompt 会非常有用。
同时让我想起了另一本前段时间读过的还不错的书《煤老板自述三十年》。也是幽默风趣的给煤老板做了群像,读起来像是一个身价几十亿的人给我讲脱口秀。
“年轻人不是在拒绝婚姻,而是在拒绝成为社会福利体系的替代品。 ”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从宏观来说解决方案恐怕不是让结婚重新成为一个有好处的买卖,而是让单身变成一个更亏本的选择。
文章写的还可以,但感觉论据不太成立。
AI 目前确实处于缸中之脑的状态,但缸中之脑不是 AGI 么?
如果我们真的有技术将一个人脑剥离出来,放进一个缸中之脑环境,它也会产生幻觉吗?或者反过来说,以更符合现实发展的角度讲,如果我们赋予 AI 以身体,也就是所谓的具身智能。那么通过传感器与现实世界的强交互,会遏制 AI 的幻觉和统计发散吗?

论文

AI TLDR
本文探讨了乙女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研究发现,玩家通过沉浸体验、拟亲密关系和自我感知,形成了丰富的游戏历程,同时也塑造了她们的自我意识、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展现了青年女性的主体性发展。
  • 乙女游戏是新兴的亚文化消费形态,主要面向女性玩家。
  • 玩家体验包括游戏符号的沉浸体验、拟亲密关系的探索与满足、以及“我本位”的感知与接纳。
  • 乙女游戏影响玩家的现实生活,塑造自我意识、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
  • 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玩家的游戏历程及其主体性建构。
  • 玩家通过游戏内的情感体验和互动,反思和重塑自我认同。
  • 乙女游戏为玩家提供了情感支持和探索自我的空间。

本周搜了什么?

本周拍了什么:

notion image
Loading...

© 评论尸 202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