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 本期全是短视频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引言
周刊的序号是跟着周数走,没更新的周数会空缺,不会顺延。
上周在外面旅游没有更新,扫了一圈假期期间的文章,基本都是 Deepseek 相关的,感觉没有特别好推荐的。
所以,决定把过年期间收藏的短视频全掏出来。
文章
这是一篇瞭望杂志翻译的俄国政治学者对特朗普意识形态偏好的分析,抛开作者本身的大立场不谈,这篇文章贵在它的长度恰到好处,比较完整的描述了特朗普在许多关键问题上的看法。
以下是 AI 的总结
- 反全球主义:
- 反对统一的全球市场和文化体系
- 主张保留民族国家的独立性
- 反觉醒文化:
- 反对性别政治和多元性别观念
- 反对批判种族理论
- 反对移民政策
- 反对取消文化
- 移民政策:
- 严格限制移民
- 全面禁止非法移民
- 特别反对拉美裔移民
- 外交政策:
- 以美国为中心
- 国际关系中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 回归门罗主义
- 强力支持以色列
- 视中国为主要对手
- 传统价值观:
- 回归美国传统价值观
- 支持宗教信仰
- 强调家庭观念
- 反对后现代主义
- 言论自由:
- 反对左翼自由主义的审查制度
- 支持更广泛的言论自由
本文存在付费墙,我提供了一个 AI TLDR
埃隆·马斯克对维基百科提出攻击,认为其受左翼控制,呼吁停止捐款。尽管维基百科存在偏见,但作为非营利平台,它仍然是相对可靠的信息来源。马斯克的言论可能影响其信誉,但维基百科的独立性值得维护。
- 埃隆·马斯克对维基百科的攻击,称其为“左翼宣传的延伸”。
- 马斯克呼吁停止向维基百科捐款,认为其被“极左活动家”控制。
- 维基百科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使其在不可靠的信息时代成为一个相对可靠的平台。
- 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主要是男性,且大多数来自欧洲,存在知识差距。
- 马斯克无法控制维基百科,这使其成为他及其支持者的目标。
- 尽管维基百科并不完美,但它仍然是一个事实仍然重要的地方。
- 马斯克通过社交媒体影响力试图削弱维基百科的可信度。
- 维基百科的独立性和志愿者驱动的结构是其成功的关键。
之前,马斯克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的一个胜利手势被认为是在行纳粹礼而引发争议,维基百科记录了这件事,而马斯克认为这是维基百科受到左翼控制的证据,并呼吁大家停止捐助。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马斯克是有点小题大做,但在我去看了维基百科专门为马斯克写的这个词条之后,我觉得大西洋月刊本身的左派立场倒是很重,这篇文章过于偏袒维基百科了。
马斯克确实无法像搞定 Twitter 那样简单的用钞能力搞定维基百科。
但话说回来,从长期来看,科技公司的掌门人可以通过控制信息的分发和生成来影响危机百科。尤其是在 AGI 爆发的今天。维基百科的人工审阅模式在 AI 生成的饱和攻击下可以说是越来越脆弱了。
这几年媒体/自媒体老师的回乡见闻系列风向越来越不一样了。在 10 年前,那个在中文互联网上公知话语体系还比较主流的年代,回乡见闻基本是一水的落后、衰败、批判,每年春节后把网上的回乡见闻搜集一下基本就能整成一本中国版的《乡下人的悲歌》。
但最近 5 年开始,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回乡见闻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转向。这个事情和持续不断的转移支付是有关系的。现在的县域一级,可能教育、医疗、就业依然有问题,但消费、生活和基础设施反而都很好,这个事情我也是在两三年前通过对西南、东北和江浙一带的县城调研与旅游发现的,所以我才在那个时候做了明日故乡。
在县城,现在你可能找不到工作,但不愁没地方花钱。这创造了当下这个时间点,自媒体老师们“回乡见闻”里老家五线城市的烟火气与繁荣景象。这听起来比以前更惨了,但其实也不算是。这是我反复强调的一点——如果县城有越来越多的人喝咖啡,那就会创造出越来越多做咖啡相关的工作岗位,而和大城市一杯咖啡里有 50% 的价格是房租相比,县城一杯咖啡里的价格可能咖啡豆和咖啡师的占比更高。
短视频
上海外滩最美跨年夜
今年我们家的除夕夜是在上海过的,外滩没有任何的庆祝活动,父母是第一次到上海说蛮失望的,感觉也没有什么节日氛围,和香港相比也没那么热闹。当然,春节期间的上海原本就和北京差不多,是人群逃离的城市。
在从满是人的外滩回酒店的路上刷到了这个视频,我给父母看,他们说这还挺热闹的。但在这之后一年就发生了外滩踩踏事件,造成了 35 死 48 伤,在此之后上海外滩就再也没有类似的活动了。
非洲的支付宝是什么样的
看起来非洲的移动支付没有实现“弯道超车”,还是一步一步的跟着中国走,现在差不多走到了中国 2000 年到 2010 年左右的阶段——现金点卡化。但还是有点创新的,就是结合了声讯电话,可以在无实体卡的情况下,完成这个交易闭环。
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
10 分钟综合理解河北发展。
知道河北省发展的不好,但没想到已经和传统穷省贵州差不多了。但奇怪的是,我在北京周边游去河北一圈,包括唐山、保定、沧州、国际庄,却丝毫看不到铁锈带的影子。唯一让我感觉到有铁锈带感的城市,反而是鲁西北的德州。
而且,比较神奇的是,在身边统计学里,关于河北“被吸血”这件事,一般反而是其他地区的人在替河北人鸣不平,我很少听到河北人抱怨,河北人反而觉得“反正都要去北京打工,河北人还有离家近的优势,周末也能回家”。
不知道该说是河北人政治觉悟高,还是心态好。
市值2700亿,员工73名,人均创收1.6亿的上市公司是何方神圣?
其实是一个京沪高铁的 6 分钟科普。
对我来说,信息增量是第一次知道了京沪高铁发明了委托运营管理模式,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全外包。京沪高铁的主体公司,就是标题里说的那家上市公司,只有 73 位员工。
考虑到铁路客运有非常明显的淡旺季之分,这种外包模式确实可以大幅缩减成本。
到底是谁在信家排和灵修疗愈这一套啊?
我对身心灵其实还算是有些了解的,但这个“家排”,也就是家庭系统排列确实是第一次听说。博主开头总结的挺好的,这玩意儿真是科学神学两头不待见,太胡扯了。
其实现代身心灵在欧美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合规问题。我之前在这篇博客里写过,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外的很多司法区进行心理咨询是需要考证和相关资质许可的,但开办新宗教则反而受到宗教自由意识形态的影响不需要资质。因此,有不少做身心灵的组织和个人其实并不是骗子,他们只是将一些心理学有科学依据的疗法更换为宗教术语对信众进行治疗。
而且,安慰剂效应之所以能称之为效应,就是它真的比啥都不给要有点用,这对于精神和心理类疾病来说是实打实的有效。所以,我一直对身心灵并不特别排斥。
但是……这个家庭系统排列还是太炸裂了,究竟什么样认知水平的人能被这样的话语体系套进去产生安慰剂效应啊。
写小说除了死亡以外,如何最大化升华一个角色?
最近沉迷这个号,专门写写作技巧的。
虽然很多内容其实是洗的一些小说和剧本写作类的经典著作,但结合了一些国内小说、网文和影视作品举例,比你直接去看原著要好。因为这类写作类的经典著作虽然确实好(比如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但里面举得很多例子是你没看过的,你又不可能为了看这本书,把它举的所有例子的书都看一遍,所以这种形式的本地化还挺好的。
亮化工程的经济账
逻辑就是:城市夜景并不总是浪费电,因为众所周知电力储能困难,发电是发了多少就要用多少,城市夜景亮化工程,有助于平衡电网波谷。
但这个视频里的逻辑感觉在 5~10 年前是正确的(也是大部分城市上马亮化工程的时间节点),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因为空调在下沉市场的大规模普及(甚至下沉到乡镇一级),现在很多区域的电网已经不存在明显的峰谷了。像重庆和上海,在每年夏天基本都要把夜景照明限制到最低水平,因为电根本不够用。
文习惯从小培养,实现英语无障碍交流
刷到的一个令人震惊的产品广告。
这个设备是戴在父母的嘴上,然后父母说中文,直接出英文。这样就能帮助不会英语的父母在家中给孩子创造英语母语环境。
有了 AI 之后,这个场景能跑通,理论上使用场景也算合理。
但实在太奇怪了,感觉是只会出现在赛博朋克的反乌托邦小说里的设备。
论文
AI TLDR
网页文章《媒介仪式的结构化与反结构化——评析央视春晚小品的叙事模式变迁》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2期,探讨了央视春晚小品三十多年来叙事模式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 反结构模式(上世纪八十 - 九十年代)
- 反结构模式中的交融状态:一是人设的地位逆转,包括政治和经济地位逆转,通过小人物主导话语权,展现对社会矛盾的关注,最终回归既有社会结构;二是非正式语言与话语模仿,借助小人物的语言解构神圣逻辑,实现集体狂欢。
- 现实逻辑与冲突释放:一是介入社会问题,以夸张形式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和负面问题,为公众情绪释放提供平台,重申神圣逻辑;二是个体人物与负面角色,重视个体性塑造,负面角色受观众欢迎。
- 混合模式(新世纪最初十五年)
- 情节转折:从冲突到和解,“冲突 - 和解”剧情用于家庭关系和陌生人交往题材,通过个体理解或外部“教化”解决冲突。
- 人物转变:从自我到社会,角色从现实逻辑主导的个体转变为被神圣逻辑感召的社会人,加强媒介仪式功能,但存在角色转换危机。
- 过渡方案:以信息不对称的误会取代深层冲突,或加入外在超越性力量化解冲突,后半部分采用叙事性戏剧手法进行道德教化。
- 结构化模式(2016 - 2017年)
- 公共秩序与官方脚本:限制个性化表演,强调建构秩序,回归传统道德观,展示践行规范的积极效果。
- 展现理想化社会图景:简化叙事范式,以误会代替冲突,弱化现实冲突,展示理想化社会关系。
- 弱化扁平人物的“指向性”特征:弱化人物标签,减少方言使用,负面角色模糊化、可感化。
- 正式化和程式化的语言表达:语言正式化、程式化,承载传达政策和道德教育使命,但导致剧情戏剧性减弱。
- 结论:春晚小品叙事模式是结构化与反结构化力量博弈、神圣逻辑与现实逻辑折衷的结果。近年来结构化倾向成主流,但当前模式不可持续,主创者需更新叙事策略,开启新的结构性动态平衡周期。
一片非常不错的春晚小品文本分析,从学术的角度解析了春晚的语言类作品为什么越来越无聊,当然原文没有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是 2019 年发表的。自 2020 年疫情爆发下的春晚让舆情彻底大爆发之后,从 2021 年开始,每年网信办会发起“清朗·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所以,你现在也已经看不到什么春晚恶评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