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 在第八日启程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引言
北京地铁3号线的开通,我们从这条"姗姗来迟"的地铁线路出发,看看远方的故事。东北社会摇文化的转型、美国政治焦虑的应对之道、不认赔不退赃的远洋捕捞、回到乡镇工作的小镇青年……
本周刚好把《崩坏:星穹铁道》的最新一章主线剧情打了,里面有句台词还恰巧挺符合本周收藏的内容的:
旧日的回声,你们不必消去。 随我一同,行向群星。
文章
上上周末,抖音上看到好多人去等北京地铁 3 号线首发车,据说是很多老北京人心中的情怀。如新华网这篇文章的标题,北京地铁 3 号线“修了”将近 60 年。
但新华网的这篇其实根本没有回答“为何”这个问题,至于它为什么用了这么久,中间又为什么几次暂停,结合地铁 3 号线的百度百科词条和维基百科词条,大致就能补全了。这条地铁从规划,到几次改线、暂停、完工,算是半部共和国北京史了。
三号线还终结了北京朝阳站(火车站)无地铁的现状,北京朝阳站 2021 年改为客运站后,大部分驶向东北三省的列车都被改到了这里始发,但由于一直没有地铁站让乘客来去不便。
今年春运,东北人回家更方便了。
在抖音里追了半个月的社会摇秋招,正愁没有系统性可以抽象总结的载体进行收藏,就看到了这篇文章。但这篇受限于在相对机构化的媒体上发表,其实也没有提到这次秋招的契机——张诗尧(350 万粉丝)的“劲敌”,另一位抖音千万级社会摇大 V 宇将军今年冬天出狱,要在明年春天复出。张诗尧秋招,其实是为了备战和宇将军的 PK。
这个契机当然是不宜明说的,因为社会摇这个圈子,在牌牌琦被封之后,其实一直在把自己往正能量方向包装。比如,宇将军进去之后,他的欢喜冤家陈泽(1600 万粉丝)做了好多公益,甚至上了央视,成为了抖音正能量代表人物。包括这次秋招火了之后,抖音给张诗尧拍的微纪录片里,着重讲述了张诗尧辍学打工供养两个姐姐上大学,“玩网络”是为了给姐姐结婚攒嫁妆等事迹等。
结合我之前在长春对精神小伙圈的观察,这个圈子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黑暗的底色了,只是一群跌出学习的正轨,试图改变命运的人罢了。
©️本文存在付费墙,我们提供了一个 AI TL;DR
本文探讨了在特朗普时代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强调心理健康、历史教训和对人性的理解。借助心理学、政治哲学和个人反思,作者提供了应对复杂局势的建议,提倡冷静和智慧。
关键要点:
- 书籍可以提供智慧和建议,尤其是在不确定的时代。
- 亚伯拉罕·马斯洛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积极的心理状态。
- 乔治·奥威尔指出政治预测常常错误,保持记录有助于理解现实。
- 马库斯·奥勒留建议理解他人的原则,以更好地预测其行为。
- 反对特朗普的阵营往往倾向于妖魔化,理解特朗普的动机更为重要。
- 未来可能面临关税战争、盟友背叛、大规模驱逐等问题。
- 需要内心的宁静和智慧来应对不可改变的事物和应改变的事物。
算是一篇美国人如何缓解政治性抑郁,大致其实也就是那些,多看书,多关注自己,少关心政治,寻求内心平和,特朗普上台也不一定很糟糕,从历史来看人们常常高估事件的短期影响,错误的预测政治。
中国最大的易拉罐罐装方案提供商奥瑞金的创业史,应当是企业方投放。之前因为兴趣,筛选国内的糖业公司,发现国内做实业的隐形巨头其实非常多,但很少有实业老板喜欢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做出点成就出来就请媒体来给自己写创业史记,这导致有很多有三四十年历史的,在某一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甚至连一些基础信息在网络上都是缺失的。
中国不是没有商业故事了,只是故事发展不均衡,互联网行业是没了,但实业有太多故事等待挖掘。
这篇文章主要是说新闻内容是一分钱一分货,任何高质量的内容都应该付费。举的例子是最近一直奉行免费策略的 Vox 开始推出带有付费墙的新业务。
并且作者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免费内容池中的内容将越来越糟糕,业务真正做高质量内容的媒体不仅难以从免费内容中获得收益,还要与人工智能生成的垃圾内容竞争流量。并列举了 BuzzFeed 的失败和 HuffPost 的衰落。
但有意思的是,这篇质量还不错的内容发布在 NiemanLab 上,一个 base 在哈佛大学,由出版业富商资助,常年提供免费高质量传播学内容的媒体上。
并且,根据我自己的体感经验,英文世界里机构媒体推出的付费内容往往也并不怎么样。
图一乐,真·你说你母亲呢。
短视频
2024 年谁做谁赔钱的 5 个餐饮项目
不得不说,我都吃过。
远洋捕捞不认赔不退赃全身而退 vlog
15 分钟完整梳理了做电脑销售小生意的博主(但抖音号不小),在收到涉诈资金后,一步一步与办案人员周旋,解除自己银行账户冻结并一分不退的完整过程。
大致就是要有理有利有节,不要卖惨,不要轻易投诉,不要给办案机关带来困难,有期限的耐心,适当给予压力,有节奏的公开发声。
最重要的一点:做了几年抖音自媒体。
12 月 14 日,东北三省第一家达美乐在沈阳开业,全天排队 4 小时以上
视频只是感受下氛围,信息增量来自于一二线市场之间的时间差。我第一次知道一些一线城市已经稀松平常,甚至门可罗雀的品牌到二三线城市还能引发排队是 2021 年。当时在网上看到云南首家 7-11 落地昆明,大量顾客排队。但当时只看到有新闻,没刷到短视频,体感没有这么强烈。
惠州双月湾,房子被当做赠品,十几万都没人来
这是我很喜欢看的一个旅居评测博主,这一期也是网上(小红书)比较流行的一个城市,惠州的双月湾。这里的定位和乳山银滩差不多,早年是专为养老和度假建设的,经济下行后就变成了海边空城。但看起来比乳山银滩要稍好一些,楼下还是有便利店、饭馆和买菜的地方的,适合作家买一套闭关,开窗就有持续不断的浪声,连白噪音都省了。
论文
AI TL;DR:
文章通过研究《黑神话:悟空》青年玩家文化认同生成机制,得出以下核心结论:
- 文化基础决定玩家文化认同生成效果:游戏文化文本由文化内核及其表征符号构成,是文化意义载体。文化内核抽象,文化表征与内核存在张力,游戏文化文本需平衡二者,否则影响玩家体验与心理变化,进而决定玩家文化认同生成效果。
- 程序修辞引导玩家心理变化走向:游戏开发者将传达信息隐藏于游戏文化文本背面,程序修辞是玩家走向文化认同的“通道”,引导玩家心理变化,决定玩家在游戏中的认知、情感与行为。
- 玩家个体差异影响文化认同效果:玩家是具体个体,过往经历、体验和知识影响游戏接触后的认同效果,产生的游戏遍历文本独一无二。
- 数字游戏在文化传播和认同生成中有独特作用:数字游戏媒介有独特传播方式和效果,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论证了青年玩家文化认同生成机理,考虑了数字游戏特性、玩家主体意识和个体差异影响,但未考察联机游戏中玩家交互对文化认同的潜在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AI TL;DR
本文以小镇青年小王的经历为例,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小镇青年的微观实践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小镇青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微观缩影,其微观实践受 “城镇化 - 逆城镇化 - 乡村振兴” 结构制约。小王经历了读书中断、部队退伍、进城受挫、城漂徘徊后,在家庭变故等因素影响下顺应逆城镇化,最终融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 城镇化的个体期待与矛盾:小镇青年小王有明显的城镇化期待,尝试了读书升学、部队参军、进城务工等路径,但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未能实现,最终在城漂徘徊后处于被动的小镇待业状态,体现了小镇青年城镇化过程中的挫折与矛盾。
- 逆城镇化的社会关联与调适:家庭变故促使小王回到小镇待业,后开设饭店并进入村委任职。小王的经历表明逆城镇化是基于多种因素考量的结果,其行为取向始终受制于就业机会,且小镇青年的就业发展体现了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进退比较及对乡村振兴的指向。
- 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与吸引:小王在经历一系列波折后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从就业发展、关系嵌入、地域归属到身份认同,逐步实现了从城镇化期待到融入乡村振兴的转变,成为小镇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
- 小镇青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表现为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强化逆城镇化理性选择、立足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小镇青年应在 “城镇化→逆城镇化→乡村振兴” 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展。
这篇论文是我非常关心的主题,也就是那些响应大政方针主动或被动参与到新时代“上山下乡”的年轻人都怎么样了。但这篇论文的信息量相对少一些,因为它是一个单案例的随访,从这个单案例来看算是个不错的结果。受访者本身学习差,在过去 30 年主流的“小镇做题家”那条道路上,明显是卷不出来的。放在以前,要么进厂打螺丝,要么就走上邪路变成不稳定因素。
但在当下环境和政策引导下,他回到镇里反而生活和工作都进入了一种相对舒适的状态。但他的这种状态依然重度依赖体制内工作,和我之前在稿子里曾经提到的在城市镀金一圈回到县乡镇能促进县乡镇生态进化的超理想状态还不太一样。
Loading...